放生泥鳅

分类:

怎么随喜赞叹放生之功德,大安法师:微教言随喜、赞叹

一、放生能消除重业障吗

1、大安法师:微教言随喜、赞叹

2、对一切人,上至诸佛菩萨,下至悠悠凡夫,一毫一善,都去随喜、赞叹,都修到了福报。这就是《普贤行愿品》第五行愿随喜功德的内在的心性价值。

怎么随喜赞叹放生之功德,大安法师:微教言随喜、赞叹

3、要让小孩子孝顺父母,要让他为父母服务,吃饭的时候要让他为父母打饭,吃完饭要让他洗碗,要让他扫地。要让他干这些,这样他就在修福德。如果他小时候太宠爱他,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干,吃好的,穿好的,以自我为中心,这就不行哪。小孩摔倒了,做母亲的不责怪、不教育这个孩子走路要注意有没有障碍物,而去打桌椅板凳:这个桌子把我的儿子绊倒了,我要打你。以小孩为中心,溺爱小孩,以后他会很苦啊。

4、一个净业行人,一定要发愿做阿弥陀佛的使者,传播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,令有缘的众生都能够回归弥陀愿海。所以要劝,从身边的人劝勉开始:劝自己的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妻室、儿女,以及同乡之人,还有亲友,都共同来念南无阿弥陀佛。

5、求生西方净土是当下的行为,当下建立这样的愿心,是尽形寿不间断。世间缘分什么时候尽,我们不可琢磨。什么时候死亡,我们都不能肯定能活一个九十。生命就在呼吸之间,无常随时到来,所以每一天、每一时、每一念都要把它观照是临命终时,这样才说明你生死心切。你可不能说我年轻的时候求人天福报,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回向往生净土,这样风险很大。

6、父母要教育小孩谦卑,服务他人,吃亏是福,一切好处给别人,一切坏处留自己。这样去教,这是圣人教我们的,这样去做,这个小孩以后就能成为栋梁之才。动不动占便宜,吃不了一点小亏的人,这种人是成不了才的。

7、从前,在释迦牟尼佛时代,印度的国王阿阇世王,他为了得到王位,杀死自己的长兄,成为皇太子;接着为了想要早一点得到王位,又把自己的父亲害死,而当上了国王。后来佛陀用佛法来调伏他,最后让他皈依了佛门,成为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。有一次,他迎请佛陀和所有的罗汉们到皇室应供,给予十分丰富的供养,一应供就长达四个月之久。

8、在应供期间中,有一个年纪很大的贫女,认为这位国王实在很有福报,应该是过去世做过很多的功德,今生才能转生为一个财富富饶的君王,连最伟大殊胜的佛陀和僧众,都可以供养得那么久,可见他过去和今生所做的功德之大,未来他的功德更是无法想像!她心中一直这么想着,内心非常随喜!因为这样的随喜,她无形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功德。这时,佛陀以他遍知一切的能力,当然知道她随喜国王功德的这件事。

9、当时的阿阇世王,傲慢心还很重,他自以为是个大功德主,没有人像他一样有这个能力来长期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们。有一天,当要作功德回向的时候,佛陀就故意问国王说:「今天所累积的功德,要回向给你这个大国王,还是回向给比你更有福德的人呢?」国王心想,功德最大的人应该是供养最多的人,所有的供养都是他在做的,一定是自己的功德最大,不可能有其他的人。所以,阿阇世王就说:「谁的功德大,就回向给谁。请您把功德回向给最有福报,最有功德的人。」国王等着佛陀叫他的名字,可是佛陀念出来的是那个贫女的名字,国王觉得很奇怪。

10、接连下来的第二天和第三天,佛陀都以那位贫女的名字作回向。国王开始不高兴了,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在做供养,却用贫女的名义作回向?而且,身为一国之君,却被贫女出尽锋头,实在没有面子,所以他就把大臣们叫过来说:「你们有没有办法,明天让佛陀用我的名义作回向,不要再用那个贫女的名义来回向呢?」他们商量好以后,就想出一个对策。

二、杭州哪里适合放生的地方最多

1、到了第二天供午斋的时候,因为供养的是米粥,他们教那些抬米粥桶的士兵,故意将桶子左右晃动,让很多米粥泼洒出来,边走边洒。那些乞丐们看到很多粥洒落在地上,就拿着碗,拼命想接住从桶子溢出来的粥。于是,国王的卫士们就一一阻拦他们,不准他们接取那些食物,甚至殴打他们,把他们赶走。那个贫女看到这个情形,就非常生气说:「你们宁愿让粥落在地上浪费掉,也不给我们这些乞丐吃,真是荒谬!」当她一生气时,她的瞋恨心将所有的功德全部烧掉了。于是,那天佛陀就只能以国王的名义作回向。

2、从这个故事,可以知道,贫女没有钱作功德,但是因为她随喜国王的善行,所以得到同等广大的福报。可是当她发出瞋恨心的时候,一切功德就被烧光了。可见功德的大小不在身、语上的行为,而在于意念上,起心动念的清净与否。

3、

出缸肉身不坏的清严法师,他在世时,有次感染重病,沉病缠绵,起居不便,虽服药石,诵经礼忏,试种种法,效果不彰,乃发愿放生,不久重病即得痊愈,是故放生者,乃消灾解厄之最后法宝也。

4、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力,平等无碍,犹如大风无所不吹,而众生犹如大船,上载业障大石,业障石重,虽蒙大风所吹,其船欲进乏力,若业障石轻,则一路顺风。

5、故最根本消业之道,乃在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犹如把业障大石从船丢出,船身自可渐轻,然众生业重,丢石入海,费时犹多。

6、欲取捷径,莫如发大心、立大愿、行大功。发心积德,好像把船上小帆,换成大帆。放生,正是佛陀亲口告诫我们长养慈悲灭罪消愆的最好方法。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;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,积福行善,所有功德,莫过放生。跟随佛陀,跟随历代诸祖大德,跟随善知识的步伐,努力实践,终生不悔不倦。

7、放生功德广大无边,不可胜数:

8、无刀兵劫,免战争杀祸。印光大师:世上刀兵大劫,皆由人心好杀所致。人人戒杀放生,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,而刀兵劫运,亦自消灭于无形,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,深望大政治家,大教育家,大农工家,注意于此,力为提倡,必有绝大效果。

9、解怨释仇,诸恶消灭,无忧无恼。我今幸承宿世福善,生于人道,固宜解怨释结,戒杀放生,令彼一切有生命者,各得其所。又为念佛回向净土,令得度脱。吾人一发慈悲之心,则喜气集于其身,此感应必然之理。

10、长寿、健康、少病。佛经云:戒杀放生之人,得二种福报。一者长寿。二者多福多寿无病。《契经》:戒杀放生,得长寿报,又戒杀放生,可解怨释结,长养悲心,润菩提种。

标签:

返回列表
友情链接: